7年F1培养8千万车迷 如何计算上海站盈亏账
2012-09-22 网易 0阅读核心提示:以上海这样的城市,由专业的团队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运营,办好像F1这样的赛事其实远没有想象中那么费力。而在如何运营好品牌赛事、发挥好品牌赛事的功能这些方面,上海应该给全国的其他城市提供经验,这也是上海的责任。
●F1中国赛在上海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正当大家关心这项赛事是否还会续约的时候,我们也必须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 7年的F1给上海带来了什么?
●一个城市引进一个赛事,付出不菲的成本,为的是什么呢?盈利只是一方面,但不是主要目的,关键是购买它的影响力,通过它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
●主持人:本报记者 张 玮●嘉 宾:姜 澜 (上海久事国际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 林 (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张玮:在休息一周之后,新赛季的F1于本周末展开中国站的争夺。一转眼,上海国际赛车场从2004年开始举办F1比赛,今年是七年合约的最后一年。现在外界都很关心上海国际赛车场是否还会继续签约?有人认为,F1中国赛是在“赔本赚吆喝”,您怎样看?
姜澜:关于我们和国际汽联未来的合作,应该说一直在往乐观的方向发展。我们双方通过努力要达成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变双方单纯的商业买卖关系为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汽车运动在发展中国家的普及和发展,开发中国乃至亚洲这块F1的新兴热土,增加“上海”和“F1”的品牌影响力。
关于赛事运营这一块,我们的支出确实是大于收入。但7年来这笔账究竟该怎么算,我们倒不妨探讨一下。 2009年,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我们委托AC尼尔森公司对上海的43家星级酒店做了一次调查。4月13日至22日的F1中国赛期间,上海30家五星级酒店入住率比4月10日前提升23%。有F1车队入住的星级酒店,平均增幅达48%,嘉定区域的13家酒店同期入住率更是增长近63%。同时,30家五星级酒店平均预订房价比4月11日至12日高出29.4%,F1车队入住的酒店平均预订房价比F1举办前两天高出43.5%。
这其实是F1对举办城市旅游业的推动。而且不仅仅是住宿,在F1中国赛期间,物流、餐饮、公关活动、旅游、法律服务、媒体广告都会有明显增长,这些行业都在享受着F1带来的收益,但成本却都是打在赛事运营方这笔账上的,这就是经济学典型的 “外部性”的体现。
张林:如果说旅游增长尚且可以用数字来统计的话, F1中国赛的另一个功能:外宣窗口所带来的价值,则很难用具体数字来衡量。我去年去意大利出差,发现酒吧、饭店里的电视机全在播放F1,正好是上海站的比赛,这就意味着全世界有很多人在同时关注上海。据统计,每一站F1的赛事全球至少有5亿以上观众在收看。通过电视屏幕,上海国际赛车场看台上那个巨大的 “EXPO”标志被全世界观众所熟知,如果换算成各国主流媒体的广告版面价值,那是不可估量的。
张玮:这样看来, F1中国赛的收益确实不能简单用货币在账面上的进出来衡量。但我也有一个问题:一个城市引进像F1这样的品牌赛事,究竟应该怎么来衡量它所带来的收益呢?
姜澜:这就是现在问题的关键。一个城市引进一个赛事,付出不菲的成本,为的是什么呢?通过票房、版权等商业行为所取得的盈利只是一方面,并不是主要目的,关键就是购买了它的影响力,通过它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既然确立了主要目的,就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来衡量这个赛事究竟怎么才叫 “办好”或 “没办好”,既不能根据财务数据来简单评价,也不能每次都用一句 “圆满成功”笼统地作结论。
比如F1新加坡赛,新加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拉动本国旅游,明确提出“精彩F1,动感新加坡”的口号,专门拨款委托新加坡旅游局来操办,回报则从旅游业的增长来计算。又比如F1加拿大赛,政府部门委托专业的统计部门在F1赛期间,对可能因此获利的宾馆、餐饮、物流、媒体等多个行业进行统计,对这些行业因F1赛事而带来的那部分增长收益征收“增值税”,然后将这笔税款返回给F1赛事运营方,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张林:长期以来,举办体育赛事在中国被看作是为了训练竞技水平的提高,而不是看作一个平台,所以赛事评估体系的建立起步比较晚。近年来,这种意识开始慢慢增强了,在这方面,上海其实一直都还是走在前面的,但也面临一个进一步从“城市为赛事服务”到“赛事为城市发展服务”的问题。因此,建立一套健全的评估体系非常重要。
张玮:如果假设, F1中国赛还将继续续约7年,二位对如何进一步办好这个赛事,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姜澜:我感觉,在F1这个平台上我们的资源开发还远远不够,甚至可以说是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F1除了刚才说到的助推旅游和外宣两大功能外,它还有其他三大功能:第一,它还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客厅”。为什么国外那么多总统、总理或是王族都要到现场观看F1,他们真是铁杆车迷吗?未必,因为F1比赛是一个横跨政商两界的“第二外交平台”。第二,F1比赛是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桥梁,但现在中国的本土品牌出现在上赛场的数量并不多。第三,它还是一个需要多方协力打造的城市旅游节庆,是发展都市旅游的拳头产品。当然,它也满足了广大车迷的观赏需求,据统计,7年的F1中国赛已经培养了8000万中国车迷。
如果还续约7年,我们肯定要在这五大功能的开发上继续做足功夫,充分用好F1这个平台。当然,还需要我先前说的一套健全的评估体系。
张林:F1对上海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是一个难得的平台。上海的品牌赛事其实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如何办好F1这个国际知名的品牌赛事,首先建立一套健全的评估机制:我们引进这个赛事的目的是什么?分几方面达到?达到了目的没有?在建立评估机制的基础上,然后政府进行引导,进一步统筹和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不要造成无谓的浪费。
以上海这样的城市,由专业的团队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运营,办好像F1这样的赛事其实远没有想象中那么费力。而在如何运营好品牌赛事、发挥好品牌赛事的功能这些方面,上海应该给全国的其他城市提供经验,这也是上海的责任。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 )
下一篇:上海站改变的不止是天气 新生代令车王依然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