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F1中国站六年历程 皆因舒马赫一个人而火爆
2012-09-22 网易 0阅读2004 那一年,太火了。懂行的和压根儿就没怎么关注过这项运动的人比邻着坐上了上海国际赛车场的看台。他们彼此陌生,就如同“中国大奖赛”这五个字给人们带去的生疏感一般。一切都是崭新的,但因为有了舒马赫,所以那里成就了红色的海洋。
不是车迷,依然被1号赛车吸引
回忆者——
李靖(上海久事赛事市场部主任助理)
2004年9月26日,F1中国大奖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熄灯、起步。时间倒退5个月,刚从展会公司销售一职上转行的李靖被上海国际赛车场方面派去英国银石考察,为车队联络员这一新职务热身。现在回忆起来,李靖觉得那个比赛周过得真有点“无知者无畏”。
所谓车队联络员,就是负责与各支车队沟通,将他们的需求整理、归类,然后再将信息传给赛车场的各个部门具体落实。这份工作做起来要求细致入微,而所有的默契沟通无疑都得从混个脸熟开始。“在英国的那一周,我一直忙着在围场里和各支车队的后勤人员接触、开会。就在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个中国人是上海派去的,负责中国站上的车队联络时,我突然被人找上门了。”
突然杀到的是F1管理有限公司(FOM)的帕斯·夸利,一个意大利人,属于“大统管”级的人物。大到车手见面会,小至一块场内喷涂,他都有权干涉。“你怎么可以和车队的后勤直接联系?这不是FOM的规矩!我要投诉你。”新人联络员李靖被吓得一愣一愣的,心想莫非要坏事了,可也没人跟他提醒过说不能直接和车队人员接触呀。“可能还是中西方人对事情的理解的方式不同……不过最后的结果不坏,领导没批评我,帕斯·夸利后来和我接触多了,也达成理解。”
在英国度过的那一周异常繁忙,但李靖还是找机会与舒马赫的1号赛车合了影。尽管他说自己可能从来都算不上是车迷,但对当时的国人来说,一项运动约等于一个人,这却是千真万确并曾经成立的一句话。
对李靖来说,真正“爱上”舒马赫其实是在他2008年转到久事赛事市场部工作后。之前每一年的中国站他都忙碌在围场里,一门心思扑在沙发、桌椅、起重机的打点上,根本难有机会分心于赛场局势。
德国人很严谨
意大利人和法国人生活中都很浪漫,而且富有激情,感觉相处起来比较轻松。但在有些事务的处理上,他们的那份感性就不太“可爱”了,偶尔会粗心大意。德国人和英国人在这点上就要严谨得多。舒马赫便是如此。 ——李靖
2005 中国站落沪的第二年,上海法拉利俱乐部正式成立。意大利有上百家法拉利俱乐部,几乎每座城市都有,但在海外,他们的传统是每个国家只授权一家。从那时开始,舒马赫就在我们这座城市里多了“家里人”。
那时我们会催他,别在外面多待
回忆者——
朱裕华(上海法拉利俱乐部主席)
从四季酒店开车去新天地,如果路上顺利的话,用不了15分钟。前一个坐标是舒马赫下榻上海的首选,至于后一个,则是车王在开赛前几天会想去坐一坐、喝上一杯的地方。外滩一带的酒吧其实也颇得他青睐,只不过因为稍远一点,所以去得略少。
想当年可是一直有这么个说法,舒马赫神龙见首不见尾,法拉利车队大牌活动私密——总之外头人难窥究竟。好吧,既然如此,就请法拉利的“家里人”来谈谈这不太为人所知的往日内情吧。
上海法拉利俱乐部成立于2005年,虽比中国站的落沪晚了一载,但确实见证了舒马赫、法拉利与我们这座城市的缘分。一位爱车之人将法拉利俱乐部引入了中国,引入了上海,他的名字是朱裕华。上海法拉利俱乐部主席、意大利意中交流协会主席、意大利宋庆龄基金会主席、意大利华文报《新华时报》创始人之一……朱裕华的名片上印着好些个头衔,提示着人们他与意大利结缘非浅。
“我们认识七八年了,他很平易近人,会搭着你的肩膀和你说话。我们用意大利语和英语交谈,对了,他的意大利语很好。”朱裕华说着他记忆中的舒马赫。“别看他是车王,私底下其实也有调皮的一面,有时会溜去新天地、外滩一带的酒吧坐坐,喝上一杯。他喜欢上海这座城市,但有时我们不得不催他别在外面多待、快点回酒店,后头还有比赛呢。”还记得吗,总有顽强蹲点的车迷回忆说“他坐上车,然后扬长而去”?你猜,他去哪儿了?
不过,纵使舒马赫在2004至2006那三年的中国站比赛周里的确偷溜过几回,但在另外至少95%的时间里,他都扑在了赛车场和法拉利对内的私人派对上。同为大车队,迈凯轮为车手安排的活动大多是会向媒体开放的,但法拉利截然不同——他们对客户、赞助商、俱乐部会员和其他合作伙伴的回馈是一个个的私人聚会。“一个比赛周,我们可能每晚都安排了活动,而车手则需要在其中的几个大场合上出现,配合活动。”
在这一点上,给朱裕华留下较深印象的不是舒马赫,而是马萨。马萨的父亲经常会陪着儿子在全球各地参赛,不过一旦马萨在酬谢聚会上忙起来,他们想要在一起好好地吃顿晚饭都不容易,可能还得分上顿和下顿。
穿着红色赛车服的舒马赫在2006年的中国站上终于捧冠。那一次,法拉利的庆功宴设在了外滩三号。“工作人员替他定了个法拉利赛车造型的大蛋糕,他那天真是非常高兴。”朱裕华说,一般每年的意大利站和每个赛季结束后在法拉利总部马拉内罗的聚会是车队内庆祝气氛最浓重的时刻,“但那天大家都显得特别投入”。也许那会儿他们都想到了——舒马赫要走了。
(本文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作者:章丽倩)
下一篇:车迷会车王仍是人气王 签名区舒米一人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