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F1比赛违规事件处罚结果出现缓刑并非首次
2012-09-22 365爱车网 0阅读搜狐体育讯北京时间4月29日,对于迈凯轮车队和汉密尔顿在F1澳大利亚大奖赛中的“伪证门”时间,国际汽联汽车运动理事会在短暂而紧凑的取证与听证之后,公布了对迈凯轮车队的处罚结果:对F1迈凯轮车队实行禁赛三场的处罚,但该处罚被缓期了12个月执行。
在F1比赛中,车队被“缓刑”的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2005年,英美车队就因使用隐藏邮箱被国际汽联禁赛六个月,但当时也是缓期一年执行。而对于迈凯轮来说,这也不是他们第一次受到国际汽联的处罚,在2007年,他们就因为深陷间谍门,被国际汽联处以一亿美元的罚款,并剥夺了争夺当年车队年度冠军资格。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F1历史上几次比较严重的处罚。
案例一:飞箭缺席
处罚力度★★★★☆
2002年赛季开始的时候,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就少了一支车队——普罗斯特车队因财政问题破产;新赛季还未开始,F1居然又克隆了一次上赛季的“命运”:飞箭车队没能通过国际汽联的注册,征战2003年的F1车队就此变成了10支。当地时间12月2日,国际汽联在伦敦公布了出征2003年的F1车队的名单——它们都完成了2002年的全部17站比赛。同时宣布的最重大的消息,就是飞箭车队的“被拒”。
国际汽联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也收到了飞箭车队参加2003年比赛的申请,但是他们最终被拒绝了。至于原因,国际汽联只是表示,他们已经和飞箭车队沟通过,没有透露具体细节。到目前为止,飞箭车队还没有对此事发表什么看法,而国际汽联内部人士则表示:这将是最后的决定,2003年的一级方程式将只有10支车队参加。舆论认为,飞箭车队被F1“拒载”,意味着他们的F1之路走到了终点。其实,飞箭“被拒”没有什么秘密。一句话,没钱。车队老板沃金萧本来是个成功的商人,在接手飞箭之前,他就在贝纳通车队塑造了舒马赫的成功。可是一到飞箭,“冠军制造者”也不灵了。这支车队一共参加了382站F1比赛,却没有获得一次胜利。连前世界冠军达蒙-希尔的到来,也没能改变这种尴尬的命运。他们和许多小车队一样遭遇了经济危机,不得不缺席最后的5站比赛。在法国站,没钱的飞箭车队极不情愿地参加了排位赛,结果却故意输掉正式比赛资格,还因此受到了国际汽联的警告。几度传出消息,说飞箭要被美国、或者德国的投资者收购,可最后都成了一纸空文。
飞箭车队已经失去了好几名核心人物。技术主管考夫兰去了迈凯轮,许多机械师都纷纷另谋高就。他们的引擎供应商、福特旗下的“考斯沃斯”已经将飞箭告上法庭,要追讨车队欠下的引擎供应费用;而车队原来的冠名赞助商电信企业“Orange”也和他们掰了,到现在也没有其他公司愿意在“飞箭”的前面写下自己的名字。所以,尽管据说国际汽联在是否“拒载飞箭”的问题上发生过分歧,但是经济情况是飞箭最终被“拒载”的决定性因素。
[1][2][3][4][5][6][7][8][9][下一页]下一篇:威廉姆斯仍在完善飞轮KERS投用时间现无法保证